西南小麦少免耕高产高效技术模式

作者:admin 时间:2024-04-08 09:48:09    点击:

稻茬小麦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,常年种植面积7000万亩左右,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20%。稻茬小麦的提升发展对于稳定全国小麦生产至关重要。播种质量不高是稻茬小麦产量不高不稳的关键所在。土壤质地黏重、湿度过高、秸秆过多乃是影响稻茬小麦播种质量的三个核心要素。本技术模式拥有诸多优势:实现适期播种,大幅度提高播种效率,减少能耗;免耕作业避免了对土壤结构的破坏,利于排水降渍;增强了秸秆的通透性,避免缠绕、堵塞,播种深浅一致、均衡,能实现一播全苗;稻秸覆盖于地表,减少棵间蒸发,提高了中后期土壤保墒抗旱能力,长期还田还利于提升地力。


该技术能使小麦作业效率提高50%、增产10%15%,节能30%、节药 15%、节肥15%,纯收益提高30%以上,秸秆得到有效利用,“节水、节肥、节药、节种、节能”效果显著,深受种粮大户欢迎。


一、技术要点

(一)布局抗病抗逆高产品种

选择布局抗病抗逆高产品种,即高抗条锈病、白粉病,耐花期低温、耐穗发芽,氮高效,为绿色高产奠定遗传基础。

播前采用杀虫剂(如吡虫啉)、杀菌剂(如戊唑醇)混合拌种。同时,西南冬麦区倒春寒、条锈病、穗发芽等灾害发生频繁,具备抗逆特性也是保障高产必不可少的品种要求。


(二)稻草处理

水稻生育后期及时排水晾田,尽量避免收割机对土壤产生碾压破坏;秸秆处理方式依收割机类型和小麦播种方式而定。计划采用免耕精量露播稻草覆盖栽培的,应采取低茬(<15厘米)收获,秸秆尽量保持完整,播前移出田外或收拢在地角;计划采用免耕带旋方式播种的,可用半喂入式收割机收获,低留茬、秸秆切碎还田,也可采用全喂入式收割机收获,播前适时进行灭茬作业,粉碎后的秸秆要求细碎(<8厘米)、分布均匀。


(三)贯彻免耕抗逆播种技术

1.免耕化除:水稻收获时尽量齐泥割稻,浅留稻桩;开好边沟、厢沟,以利排灌;播前710天进行化学除草。由于稻草覆盖栽培能有效抑制杂草滋生,可适当降低除草剂用量。


2.精量露播:播前调试机器,根据种子大小调节播量,控制在1012公斤/亩(基本苗1820/亩)范围。种肥选择养分配比适宜的复合肥,使其底肥N用量占全生育期的50%—60%PK用量占到总用量的100%。小户采用免耕精量露播稻草覆盖栽培,可选用2B—5型简易播种机,一次播种5行,播后撒施底肥和均匀覆盖稻草。大户采用免耕带旋播种方式,可选用2BMF—102BMF—12型号的播种机,一次作业即可完成开沟、播种、施肥、盖种等工序。


3.稻草覆盖:一般每亩用干稻草230—300公斤为宜,整草覆盖应降低用量,铡细覆盖适当多用也无妨。盖草最好在播种后随即进行,以减少土壤水分散失,避免土表干裂,影响发芽出苗。铺草尽量做到厚薄均匀,无空隙,尤其是整草覆盖时杜绝乱撒,以免造成高低厚薄不平,严重影响出苗质量和麦苗生长。


4.科学施肥:每亩配备渣肥1000—2000公斤,优质人畜粪水2000—3000公斤,纯氮10—12公斤,P2O55—8公斤,K2O5—8公斤。在缺磷(有效磷低于5—10毫克/公斤土)或缺钾(有效钾含量低于50毫克/公斤土)区域,适当加大其用量。氮肥一般以60%作底肥,40%作拔节肥。化学氮肥在播前土壤湿润时撒施,既省工省力,又不易造成挥发损失。


5.加强田管:播种之后,注意土壤墒情变化,若播种阶段雨多田湿或进行了浸灌处理,而播后雨水充足又不过头,则利于出苗及苗期生长。若播前未浸灌,播后降雨又不足,土壤干旱,应及时喷灌,或挑水浇灌。相反,若雨水过多,土壤湿度过大,应进一步清沟排湿,以免烂种。小麦拔节后,即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两旺阶段,对水肥需求增大,应适时灌拔节水,具体灌水时间上弱苗可适当提前,旺苗应适当推迟。拔节肥最好结合粪水施用,利于提高肥效。若不施粪水,则可结合灌水进行,即在灌拔节水并排干水后,随即撒施。进入生长后期,由于露播覆草栽培小麦分蘖多、群体大,库源矛盾更加突出,可适当进行根外追肥,以养根护叶,确保粒多粒饱,实现高产。


秋季多雨、秸秆量大、土壤黏重等因素造就了复杂的播种环境。免耕抗逆播种技术是克服不利条件,实现适期播种、一播全苗的关键。主要有2种形式:一种是免耕带旋播种技术,适宜规模化生产主体;另一种是免耕精量露播稻草覆盖技术,适宜小农户。两种技术都具有良好的保墒增产效果。


(四)抓好冬前田间管理

冬季田管重点是抓好化学除草和苗情转化工作。化学除草一般在12月份进行,农户已普遍开展此项工作,效果良好。由于秋播持续时间较长,早晚不一,出现旺苗、弱苗、健苗共存局面。冬季已开展控旺和促弱转壮工作,苗情转化效果良好。


(五)拔节期综合管理技术

西南大部分区域冬暖春早,小麦一般于1月上中旬拔节。一旦拔节,小麦对肥水的需求旺盛,做好拔节期的综合管理是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。主要内容包括追施拔节肥、灌溉拔节水和控旺促壮。拔节肥一般占总施氮量的30%40%,根据底肥和苗肥施用情况,确定具体用量,全生育期总氮用量控制在12公斤/亩以内。播种时未施磷钾肥或施用偏少的麦田,也可在此期适量补施。西南冬麦区大部从春季至小麦收获,降雨量都比较小,广大旱地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,即便是稻茬麦田,中后期也可能出现旱情。因此,通常都需要灌溉一

次拔节水。此外,为了有效防止倒伏,在拔节初期喷施生长延缓剂(如矮壮素、矮丰),以培育壮苗、降低株高,增强抗倒力。拔节期综合管理措施利于促进分蘖成穗和小花分化,形成大穗,增产效果显著。


(六)春季病虫害防控技术

春季病虫害发生发展较快,尤其是条锈病很容易从零星病叶病株发展为中心病团。病株病叶和中心病团的及时发现和处理,对于阻止扩大蔓延十分重要,应引起技术部门和农户的高度重视。气温回升对红蜘蛛、蚜虫等害虫繁殖有利,特别是群体较大或靠近房前屋后的麦田,应予以重点关注。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科学的方法。于齐穗至初花期,将杀虫剂、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。花前或灌浆阶段视实际情况增加1次蚜虫防治。


(七)冻害冷害防控技术

播种较早的麦田于12月末至1月上旬拔节,随后的低温寒潮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,出现黄叶甚至少量死茎现象。同时,倒春寒也有可能对发育偏快、抽穗偏早的麦田产生影响。对于出现冻害死茎的麦田,可追施速效肥促进大分蘖发育成穗;对于有水源条件的区域,倒春寒来临前则可以提前浇水,以水调温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冷害。


二、适宜区域

本春管增产技术模式适宜于西南冬麦区,包括川、渝、滇、黔,以及陕西南部、甘肃东南部,湖北西部。


三、注意事项

(一)水稻生育后期及时排水晾田,避免因土壤过湿造成土壤过度碾压破坏,影响播种作业质量。


(二)排水不畅的田块,在水稻收获后及时开好边沟、厢沟,排出田间积水,为播种创造一个良好的墒情环境。


(三)提高秸秆粉碎质量。粉碎机类型、刀片质量以及机手作业的规范化程度,都会影响秸秆粉碎质量。如果粉碎质量达不到要求,如秸秆过长或堆积过多,都将影响接下来的播种质量。


(四)如采用免耕带旋播种技术,在极端黏湿土壤,推荐使用配套履带式拖拉机,以免造成对土壤进一步的碾压破坏。



上一篇:2024年马铃薯春季科学施肥指导意见
下一篇:2024年玉米春夏季科学施肥指导意见

相关文章